2017年商丘市民生民政工作再上新臺階
社會救助體系日趨完善,優撫安置政策全面落實,綜合減災救災能力不斷提升,社會事務管理規范完善……翻開這一年的“民生答卷”,一串串鮮活真實的數據,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不僅讓群眾感到安心和舒心,更讓他們對新的一年有了更多的期盼。
強保障,助力脫貧攻堅
2017年是脫貧攻堅關鍵之年。各級民政部門擔負著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職責,在脫貧攻堅戰中肩負著低保兜底保障職能。
這一年,商丘市先后兩次提高低保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年人均3210元,人均月補助水平達到147元;農村集中供養特困人員年基本生活標準達到4800元,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年基本生活標準達到3600元。截至11月底,全市共認定城鄉低保對象27.8萬人,發放低保資金5.82億元;全市共有特困人員4.1萬人,發放資金1.45億元。
這一年,商丘市建立了困難群眾即時納入扶貧范圍和扶貧對象即時救助制度。所有符合貧困戶條件的農戶,均可申請成為扶貧對象。扶貧對象因突發自然災害、房屋倒塌、子女考取普通高等院校等原因確實面臨緊急性困難時,鄉鎮政府工作人員可視情況直接救助,后完善手續。
這一年,商丘市全面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從2017年1月1日起,為困難殘疾人每人每月發放60元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每人每月發放60元護理補貼。隨后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重度殘疾人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工作的通知》。截至目前,全市2.6萬重度殘疾人納入低保。
救窮要趁早!商丘民政承諾低保申請3個工作日內進行入戶調查,確保困難群眾能夠及時得到幫助。全市六縣三區全部啟用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使用率達100%。截至目前,全市15.5萬低保、“五保”家庭成員已納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即時救助納入低保956人,臨時救助735人。
惠民生,完善慈善福利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老有所養”正成為越來越迫切的社會問題。2017年,我市按照居家養老創特色、社區養老辟新徑、機構養老創品牌、社會養老促發展的思路,積極探索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路子。
柘城縣恒康老年公寓、虞城縣社會養老中心養護樓、睢陽區常春藤養老院等一批社會養老院正在建設中;梁園區大力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融合發展,以“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為基礎,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調配醫護人員,為居家養老人員提供上門服務;柘城縣采取公建公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三種模式大力發展養老事業;將建成15個標準老人照料中心列為市政府十項重點民生工程之一,大力推進日間照料中心、托老站等建設,截至目前,12個已投入運營,其余3個正在裝修。
責任編輯:hf009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柘城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